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流逝的岁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日志

 
 

【课改感悟】近距离接触周长森老师,感悟二蛋的人格魅力  

2013-11-10 11:25:28|  分类: 原创课改感悟点滴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2013年11月10日 - 蒲藤 - 流逝的岁月(蒲藤历史家园)

 
        周长森老师是杭州师大附属中学的高级教师,与其他名师不同的是,周老师在网络上很是活跃,不仅自己的“湖心听晚”博客能及时更新自己的原创文章,而且在各大历史教师QQ群里也经常发言,解答老师的疑惑,发表自己的观点。也正因为如此,周老师是很多老师仰慕已久的网络红人。这次太谷中学召开的山西省教育学会历史教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上,不仅邀请了沈志华、黄牧航两位大学教授,更是把周长森老师邀请过来上一节中学历史教学的常态课。很多外省的老师也称赞山西的年会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在太谷,我不仅观摩了周老师的公开课《北路大陆的新体制》,而且有机会能与周老师近距离接触,面对面的交流,至今心情还很是激动。7号晚上10点半,梁爰如老师给我打电话,说周老师到了,让我过去一下。我赶快叫上和我同住的荫营中学张建国老师,一起去见了周老师,当天一直聊到了十一点半。8号晚上八点,我又约了太原的王健峰老师,再一次拜访了周老师,三个小时的交谈又一次让我收获了很多。

        第一,要学习周老师“二”的精神。周老师的网友是“周二蛋”,来山西前一天改名“周二妮”。无论是“二蛋”还是“二妮”,都是“二”。周老师在公开课上说:“我比较喜欢二”。我就揣摩到底什么是“二”的真正内涵呢?我分析“二”的本质应该是一中精神,执着的精神。周老师在讲座时还说:“沈志华教授是既有钱,又有病;我是没有钱,也有点病”。这里的“病”,其实也是一种精神,中学教师应该具备这种精神,如果能够“二”起来,也能够有点“病”,那么中学历史教学现状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将会得到极大的推动。
       第二,青年教师要学会借梯子。网络就是一个很好的梯子,利用网络教师可以足不出户,找到好的教学资源,和众多名师交流教学心得。我先后加入了高中历史写稿交流群、山西历史教师群,自己也创建了中学历史教师群。在今年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优质课的比赛准备过程中,我得到了山西省教育学会历史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梁爰如老师、太原十二中贾玲玲老师、长治六中的杨灵芝老师、河津的温建昌老师、原平一中的李存明老师的多次点评,对我的教学思路提出很多合理化建议,尤其是大同市历史教研员韩宏庆老师和我直接视频对话,不厌其烦的对我的教学设计谈了自己的理解,帮助我完善了我的教学设计。另外省外的名师也对我的教学设计予以了及时帮助,比如北京的王宗琦老师、浙江的包训国老师、湖南的曹中原老师、吉林的史淑艳老师、湖北的周立明老师尚卫国老师等等,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网络使我收获了很多,使我由一个对历史教学一知半解的愣头青开始学习成长。
        第三,青年教师要多读书。梁老师谈我今年录像课二等奖的时候,周老师文我是不是读书少了。确实如此,我这节课的亮点是乡土历史,但短板也是乡土历史,由于读书少,导致视野不够开阔,基本功也不够扎实。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用阳泉保晋公司这个乡土案例是很好的教学思路,最后应该有一个思维的提升,怎么样由一个个体(阳泉保晋公司)的曲折的发展升华到整个中国民族主义的曲折发展,这个工作我也做了,但做的不到位。这不是短期能突击完成的,需要深厚的历史积淀。历史积淀怎么来?必须多读书。原来也买过不少书,一直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静下心来好好读,现在想来真是觉得惭愧。不过想读书永远不嫌迟,静下心来读读书,永远记住周老师的一句话“读书是最惬意的轻松”。

        第四,要及时记录自己的点滴思考。今年年会我没有提交论文,一方面是因为准备优质课的事情,一心不能二用;另一方面我意识到自己的专业水准还达不到写作论文的水平。前年和去年分别提交了两篇,其实就是个工作总结,分别获得了一、二等奖,感觉更多的是给我的安慰和鼓励。论文的写作能力必须是通过不断的历练才能提高的。周老师的“湖心听晚”博客能保持经常性的更新,而且很多文章都是在半夜写作的,我基本上每天都要拜读,不仅收获了知识,而且收获了心灵的触动。虽然我的博客写作达不到周老师的高度,但相信通过我的努力,以周老师为努力的方向,我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提高的。博客的写作,不仅可以记录自己在备课、上课、辅导过程中的点滴思考,而且能够推动我的专业成长。

  评论这张
 
阅读(3083)| 评论(3)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